双碳与存量时代的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实践学术论坛

活动海报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存量时代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其中,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具有生态、环保、可持续等优点的建筑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01

开幕式及主题讲座



▲开幕式现场

本次讲座由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加拿大木业协会联合主办,得到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LAS studio“此场”城市与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并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展开深度合作。

活动议程主要涵盖主题讲座设计沙龙两个核心环节。

▲刘健先生与席田鹿女士进行开幕式致辞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席田鹿院长、刘健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表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极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建筑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固碳材料结合低碳排放、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王凯书记、景观设计系主任施济光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郭旭阳以及学院各位老师莅临现场并参与讨论。

来自上海的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付维舟先生、加拿大木业协会技术部结构工程经理邢笑天先生、加拿大木业建筑设计顾问华静女士分别为观众带来关于木结构建筑实践的学术讲座。

中建东北院规划院总经理张铁博士、鲁迅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客座讲师王丹青女士参与沙龙研讨。来自中建东北院、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建筑、规划及设计机构的领导及建筑师莅临学术活动现场。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内容主编孙宁卿受邀担任本次活动的学术召集人进行致辞,并对讲座嘉宾进行逐一介绍,活动正式开始。

▲学术召集人孙宁卿致辞

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付维舟对现代木结构最新前沿示范项目进行分享,并阐述了现代木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发展状况;

加拿大木业协会技术部结构工程经理,座头鲸建筑技艺研究所创始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邢笑天“木结构设计中的力与美”为主题,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方式、技术特点及相关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

加拿大木业建筑设计顾问,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静现代木结构材料技术措施、相关优点与特点进行了细致讲解。

▲加拿大木业协会专家付维舟进行主题演讲

▲加拿大木业协会专家邢笑天进行主题演讲

▲加拿大木业协会专家华静进行主题演讲

专家们指出,与传统的混凝土和钢材等建筑材料相比,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同时,现代木结构建筑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抗震等性能,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木结构建筑还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存量时代,如何推进木结构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讲座的另一个重点。专家们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城市更新和存量建筑改造的重要任务,而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具有生态、环保、可持续等优点的建筑形式,将为城市更新和存量建筑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和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和企业参与到木结构建筑的实践中来。


02

学术沙龙

主题演讲结束后,活动进入设计沙龙环节,施济光张铁王丹青等多位学者与演讲嘉宾“寒冷地区木结构实践潜力”、“城市更新领域现代木结构建筑应用”、“建筑学教育中的木结构体系教育”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


▲参与沙龙讨论的学者专家(左起):孙宁卿、施济光、张铁、付维舟、邢笑天、王丹青

专家们认为: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具有生态、环保、可持续等优点的建筑形式,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木结构建筑在存量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可应用于现有老旧建筑的翻新、增建、加固等场景,木质材料的特性也可以为北方城市提供绿色、低碳、高效的解决方案。

▲设计沙龙话题讨论现场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技术发展、供应链整合及本土文化融合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的现代木结构的建造系统,并期待我国在木结构建筑领域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和实践,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设计沙龙话题讨论现场

最后,现场嘉宾及师生对专家们进行提问并合影留念,活动圆满结束。

▲现场师生对专家们进行提问

▲现场合影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介绍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最新前沿示范项目、设计要点和设计技巧,希望将现代木结构在建筑、结构、构筑物、艺术装置的领域播下种子,使设计师们了解这一材料和结构形式,让对其感兴趣的设计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它。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双碳和城市更新的新时代,能够为辽宁省赋能,协筑碳中和,助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