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BMX小轮车比赛看台

01

背景

场地位于山东日照的驻龙山风景区山脚下,它是介于山海之间的空旷的场域。曾经平静的乡村被选中作为2022山东省运会的BMX小轮车竞技比赛场,并配备建设一个看台建筑。省运会小轮车比赛时给裁判员的看台,一方面建筑需要在小轮车场地旁边的高处,裁判员站在制高点上来观看、吹罚比赛,视野要足够广阔。同时小轮车看台项目对于后赛事时代的乡村也是一个发展契机,为平静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02

社会聚合器

▲赛场  ©hypersity

“只有当我们远离大地,当再没有什么支撑着我们的身体时,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空间。” ——马列维奇,1928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的小轮车,自由式小轮车(Bicycle Motocross,简称BMX)是一项摆脱重力的极限运动,比赛类型包括五个不同的地形,分别是:公园,U型道,平地,街道以及泥地。在比赛中,骑手们需要通过表演一系列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实力、速度和技巧水平。每个地形的比赛规则也是不同的。在公园比赛中,骑手们需要在不同的障碍物上表演骑行技巧,如棘状突起、墙壁和跳箱子等。2003年6月,国际奥委会将小轮车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一项需要高超技巧的比赛,也是奥运规定的比赛类型。

如何用形体描述速度是项目的起始点。深受人类社会对宇宙探索的影响,二十世纪的艺术史和建筑史呈现爆发性的灵感。马列维奇创立的至上主义作品中取消所有对物质世界具体事物的指示和描摹,没有体积感,不受重力影响,浮在空中。以方块为原点的变体,不仅呈现出了飞行器轮廓,还有飞行的过程带来的刺激与兴奋,象征宇宙中的物体不受重力秩序阻碍。而后意大利未来主义建筑理念, 其特点是长长的水平线和流线型的形式,暗示着速度、活力、运动和紧迫性。

同时期的“社会聚合器”(The social condenser)是当时激进的社会革命和艺术氛围催生的“急躁而不切实际的乌托邦主义”的一部分,是1920年代的俄国先锋建筑运动的重要思想之一。“社会聚合器”致力建构的全新社会机制, 是一项创造全新社会生活的手段“社会工程”,回应建筑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建设”(life-construction),而建筑师和其作品应当扮演着社会改造家和教化者的角色。

▲赛场鸟瞰 ©金伟琦

03

漂浮的建筑

▲主入口空间 ©金伟琦

对太空的向往,为构建工业化与理想居住的“乌托邦”蓝图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从先锋主义得到启发,扎哈·哈迪德曾说过“在过去30年,另外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如何通过精巧的结构与工程,建造同样好像在漂浮的建筑。”   

▲入口小径 ©金伟琦

▲夜晚的入口小径 ©金伟琦

驻龙山看台建筑可解构为一个圆柱型的实体串联起两个垂直形体上宽下窄的构筑物,由材料和体块展开的物质差异,从远处看,就像这些“自由”的建筑形体漂浮在空中。创作手法由平面的“自由”转向空间,从几何体抽取出新的、抽象的空间元素,体量的组织方式构成三维空间的动态——创造了一个具备观景和丰富体验流线的功能空间。


同时看台建筑也是一座金属、玻璃与红砖组合而成的大型装置,展现一种纯粹的几何建造呈现从大地泥土中生长的状态。而金属外墙反射着天空的光芒,表达出只有产生强烈的上升的力量作用力从而推动自身前进,才能挣脱重力的枷锁的自由形体,作为人类(与物质)统一的自然延伸。

▲高粱田中的看台 ©金伟琦

▲弧形观景窗 ©金伟琦

▲下沉休闲区 ©金伟琦

▲农田景观与弧形玻璃窗 ©金伟琦

▲农田景观与横窗 ©金伟琦

▲观景下沉休闲区 ©金伟琦

▲弧形观景窗外部 ©金伟琦

由于位置在比赛场地和农田之间的边界,建筑的开口朝向了小麦和高粱庄稼,朝向了驻龙山山脉,北侧的相对比较收口的地方留给裁判员能够判定比赛的平台。建筑一层和二层都会获得极佳的一个景观面,不论是视野还是光线都是最优的状态。在建筑的拐角处创新地采用了弧形玻璃,玻璃内部是有一个下沉的沉浸式观景空间,向外眺望远处的农田。

▲核心筒内部 ©金伟琦

▲一层与二层连接交通 ©金伟琦

▲二层露台 ©金伟琦

▲露台日落 ©金伟琦

中间的黑色核心筒是整个建筑的服务空间,整合吧台服务和暖通设备。当它延展到二层之后变非常狭小,光线可以从天窗照射进来,形成一个具有包裹感的冥想空间。通过服务台后的走廊外出,进入到外挂楼梯到达建筑二层露台。整个二层露台由一个不同角度的“窗”组成,根据四面八方开不同视角的“窗”,框出不同的这种景观效果。

04

活生生的普通乡村

▲农田与建筑 ©金伟琦

尽管农耕社会的田园牧歌多被歌颂,以此去抵抗工业文明对农村的侵袭,山脚下乡村环境已经挣脱传统地域样式,不断的被改造成城市边缘的“普通乡村”。尤其是近30年来整个乡村的呈现出来的一种均质化的建造方式。九十年代利用瓷砖、铁皮等普世化材料盖起了两三层的自建房样式, 而两千年后“美丽乡村”时期又将这些铁皮房,瓷砖房给剔除掉,重新包上木饰面,覆上传统的瓦,对自建房时期的建造作出否定。 

处在当代普通乡村语境下,这个建筑实践尝试吸收自建房农民所用样式,重新把它建构成乡村设施的新原型。即把大家眼中乡村中的这种不和谐的因素,提取出来通过建筑师的编排,展示具有力量感的当代理念与风格。 

▲室外钢板楼梯 ©金伟琦

▲咖啡窗口 ©金伟琦

▲落水管 ©hypersity

看台建筑建设时间是在疫情期间,赶在省运会开幕前完成。由于工期非常紧张,整体采取了由钢结构框架为基础,局部装配来保证现场搭建速度。建设时间只用了两个月。考虑到比赛后拆掉的临时性比赛看台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浪费,在后赛事时代,看台建筑又是山脚下乡村旅游的文化设施,提供饮品、阅读和休闲相关功能,同时仍然充当小轮车训练的补给前端。

05

后窗

然而,撇开一切实验性的价值理念,这座建筑名副其实是外来“闯入者”身份,以客观镜头框景出那变换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其野心远不止于此,它既是一个异质的艺术装置,又是一个积极谋划乡村未来的计划起搏器

▲五个窗口

它的五个朝向的五个洞口,面向五个世界的不同景象,代表着不同诉求与欲望

一面是被人工化的农田观赏景观;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原属于周边山地聚落的领土,拥有海天一色的广阔田地;一面是矗立在这种村落被拆除的残剩的几片孤零零的砖墙;另外一面是使它成为后工业时代下消费空间——“机器完成了所有艰苦的工作,我有时间欣赏美丽的日落”。

▲农田中的看台 ©金伟琦

▲山脚下的看台 ©金伟琦

▲山与海之间的看台 ©金伟琦

▲看台与海的关系 ©金伟琦

▲望去逝去的村庄 ©金伟琦

最关键的一面,是后窗面向的一方,通过制造丰富的积极向上的运动盛事,创造城市化的年轻人最时尚运动和竞技体育活力社区,以便于后续政府和资本进行林地、山地等土地资源的整合,成为农业景观巧妙转化成可用于开发具备商业价值的一个通道。所以整个看台是在这几种割裂的场景下中间的一个起搏器。把各方的利益都把它凝聚在一个装置空间当中,作为社会凝结器的起搏作用会大大的激发,使得跨时空的,跨阶层的,跨人群的,跨季节的资源整合在一个漂浮的舞台上。

▲看台与比赛场地的关系 ©金伟琦

▲比赛场地看台窗 ©金伟琦

▲看台夜景 ©金伟琦


Drawings

项目图纸

▲体量解析

▲一层平面

▲顶视图

▲剖面1

▲剖面2

▲北立面

▲南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墙身构造

▲轴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