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年度论坛:探索城市与人的关系

流动的公共

CITY HUMAN AWARDS FORITY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年度论坛

探索城市与人的关系

2023年10月26日,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与颁奖典礼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落下帷幕。论坛以“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为主题,邀请戴锦华、张永和、汪民安、李晓江、费俊、周榕、项飙、小河等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分享。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担任论坛主持人。

▲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联结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思考者和实践者,对当代城市里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进行探索。

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是对本届人文城市奖主题的深度阐释。论坛邀请了8位来自建筑、艺术、人文学科的演讲嘉宾,从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观察视角出发,探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性,更探讨在城市中“人”如何显影,以及城市生活体验如何从“人”的尺度出发。

▲嘉宾合影

戴锦华:打开电影与城市的方式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电影研究者戴锦华看来,电影艺术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观影过程亦如城市生活的隐喻,陌生的人们在影院相聚又分别,获得了相同的体验及不同的感悟,完成了物理与情感双重意义上的流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

张永和:建筑师责与权的当代突围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以良渚国美校园设计为例,讨论了建筑师责与权的当代突围。当新一代年轻人对建筑和校园生活的期待发生改变,怎样的设计才能容纳多种需求、并激发更多可能?这将成为建筑师思考与关注的重点。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

汪民安:褶子城市的消失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援引哲学家德勒兹“褶子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应该向光打开,也应保留隐秘褶皱。一座能够不断折叠的、内容丰富的城市更能吸引人的驻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

李晓江:城市中“人”的显影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聚焦城市社会变迁中“人”的显影。他认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为不同背景、文化、身份的人都提供可用的城市空间与服务供给,尽可能地制定多元的城市空间与公共场所。包容性将成为城市活力的来源。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

费俊:身体与媒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感知城市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跨媒体艺术家费俊从“身体与媒体”出发,通过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案例,展现人们超越物理限制去体验城市、与城市互动的可能。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

周榕:我们的城市体感度从何而来?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评论家周榕则关注亲身体验与城市生活间的紧密关联。他认为观看仅仅是体验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如果人们想更好地理解、感知城市,设计师想要进行更人性化、更有效的设计,身体力行与抵达现场必不可少。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周榕

项飙:公共性是一种情不自禁

人类学家项飙从公共的切近性出发。在他看来,城市生活中的公共性是可变的、流动的、是与每个个体紧密相关的,当个人与公共的关系更加紧密,生活中就具备了更多的流动性与可能性。

▲人类学家项飙

小河:是什么,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小城?

音乐人小河则分享了他历时多年进行的“寻谣计划”,当无数人涌入大城市,小河呼吁人们不忘小城、回望小城。一个人和故乡小城的情感连结,将给予人长久的灵感与滋养。

▲音乐人小河

分享结束后,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以及来自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白鲸合唱团的学生们,还在现场带来了精彩的演出,通过音乐分享了对家乡及城市生活的理解与情感。

▲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

关于“流动的公共”,8位分享者给出了八种来自不同方向的解读,讨论也没有止境。人文城市光谱论坛主持人、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在论坛最后总结,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出了“谁的城市”的追问。本届选择“流动的公共”作为主题,是对“谁的城市”的回应:公共在于你我之间,城市应该是属于“人”的城市。

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城市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成都的幸福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日常,更在于城市以“人”为尺度展开。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不仅是于此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亦是人们体验,并分享当代城市生活的绝佳方式。从去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到今年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再次落地成都,人们的城市生活在流动在发展,也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的前进。

▲现场观众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结果揭晓

探索城市发展新动向

金威啤酒厂改造获得公共空间奖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获得建筑贡献奖

南京小西湖社区获得社区营造奖

“福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获得生态友好奖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获得城市创新奖

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颁发组委会特别奖

恭喜以上六个获奖项目!

▲组委会、提名团、初审团、终审团以及获奖项目方代表现场合影

2023年10月26日,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落下帷幕。

本届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和生命力的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从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主题“重建联结”,到2022年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季的“跨越边界”,三年的时间跨度见证了人作为主动的生命体,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能力。 

本届人文城市奖延续了人文、公共、创新、美学的评奖维度,以创造未来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提升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为衡量标准。从人与场所、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活力这五大维度展开,设置五个子奖项:公共空间奖、建筑贡献奖、社区营造奖、生态友好奖、城市创新奖,并设一个组委会特别奖,以肯定过去两年中对创新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提升城市与市民审美意识,满足人们生活尊严,体现平等与价值感的实体与非实体项目。

▲著名主持人瑶淼为颁奖盛典主持

本届颁奖盛典以“T.I.M.E”为主题,既代表了英文中“时间”的概念,也可以拆结为数个不同的单词——T是Teleportation(心灵传动)和Temperature(温度);I是本我,亦是重要(Important)的时刻;M是Memory(记忆)和Mind(心智);E是Energy(能量)和Emotional(感性)。在时间和空间的延续中,温度、情感、记忆因而产生。

颁奖盛典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担任艺术总监。现场被设计成一个多变组合的大方盒,像是一个使用场景多样的城市家具,白色的底色让灯光和投影可以赋予其多变的色彩。这一过程和空间,已经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多元性与多义性的体现,在空间与人体的互动中,流动的公共已然出现。

▲舞剧《静地回升》片段

谢欣舞蹈剧场的舞剧《静地回升》片段为颁奖盛典拉开序幕。这是一部关于记忆与时间交错的舞蹈作品,从个体出发,舞者在舞台的方寸中丈量着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中呈现了人之能量的无限。

▲刘㔻、张安定、四方馆当代肢体剧场、猿始移动跑酷俱乐部呈现各种具有创意的表演

刘㔻、张安定、四方馆当代肢体剧场、猿始移动跑酷俱乐部等不同艺术团体以各种具有创意的表演呈现了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互动,也以多种角度展现了时间与空间中公共的流动。 

▲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李鸿谷致辞

李鸿谷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城市的公共品流动到了乡村,难以单纯凭借公共品区分城乡。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远远超过想象。连州摄影博物馆,一个没有门的博物馆,老人在那里聊天、打麻将,它的对面就是一所小学。放学了小学生呼啸而来,在博物馆里找到自己可以玩耍的空间。上海社区里,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城市里的消极空间被开发出了花园。这些都是城市生活中颗粒度极其微小的凝聚点,但充满着想象不到的创新。

如今,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正在经历着公共品的流动和迭代,三联人文城市颁奖盛典的举办地成都就代表了正在发生的变化。从太古里、宽窄巷子到从老旧街区变成潮流街区的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成都城市的迭代指向普通人,指向每一个城市里的市民。“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准确地说,城市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01

组委会特别奖

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

纬图设计

获奖理由:

猛追湾城市更新将环境提升作为解决复杂城市问题的切入点,充分发掘景观环境的创造性潜能。改造后的猛追湾从原本乏人问津的旧城平庸岸线,一跃成为全天候、多生境、强包容的顶流活力街区,有力推动“成都理想生活模板”进阶到最新的3.0版本;同时,猛追湾在线上同样具有超高人气和跨地区影响力,为城市品牌提升贡献了显著的传播增值。在大量城市更新实践中,“景观改造”通常会沦为锦上添花的配角。为避免价值取向单一化的新城市病,猛追湾在环境改造之初,就特别重视兼容多重城市价值观、混融多样生活场景、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差异生态位的“复调城市设计”。它既保留并强化了传统工业区重要的历史记忆节点,又巧妙间植了极具现代感和未来感的空间变奏;既是引领时尚潮流、蜚声国际的打卡胜地,又能让普通市民体验到烟火气十足、唾手可得的平价幸福,高科技性的普惠空间,各具其趣的俗世生活,层次丰富的生态样貌,以及精细铺陈的体感及颗粒度。

获奖感言:

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代表成华区城市更新局更新中心副主任徐晓威,WTD玮图设计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李卉在发言中说,猛追湾城市更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旧街区改造项目,但设计团队不想把这里变成一个景区或是一处秀场,而是希望在这里保持生活的本真,把设计藏在城市的褶皱里面,而不是用强势的语言概括所有。项目改造完成后,他们也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的人们,都在这里获得了平价的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共存。

李鸿谷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上台共同颁发组委会特别奖。获得该奖的项目是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

▲项目图片

▲获奖项目方代表徐晓威、李卉与颁奖嘉宾李鸿谷、李存东合影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在致辞中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例,从自家门口的街道改造说起。“不怕干得慢,只要一点一点不停地干。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也适用于我们的城市改造。”

此次参与三联人文城市项目考察的过程中他已经看到,很多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师已经把更具公共性的设计,从一线城市带到了更远的地方和最需要的人群中,用最基础的方法去解决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张永和向这些同行们表达了敬意。

▲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张永和致辞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指定独立计票机构普华永道代表、普华永道中国多样性主管合伙人周星在发言中说,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见证2023年中国人文城市的诞生,领略中国城市的人文关怀、公共体验、创新发展和美学沉淀。今天,人们从对城市产业布局的提升、经济增长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城市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社区人文体验的重视。周星希望,希望通过参与人文城市奖的评选,推动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共创宜居、宜业、宜学、宜乐的美好生活环境。随着周星正式将计票结果递交,颁奖典礼也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

▲普华永道中国多样性主管合伙人周星递交计票结果

02

公共空间奖

金威啤酒厂改造 

都市实践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获奖理由:

在深圳这座规划管理严格、功能区划清晰、类型空间鲜明的现代城市中,金威啤酒厂改造工程通过对工业遗存的精心梳理和重新演绎,为城市创造出了一片令人耳目一新、多义而灵便的非确定公共空间。在保留对城市历史共同记忆的同时,打开了城市公共生活新的想象力疆域。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团队采用整合、插接、介入性的改造策略,将原本散落的工业遗存建筑单体串联为灵活可变的活动场地。金威啤酒厂的改造工程突破了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通用模板,用一幕幕丰盛而鲜活的特色场景,充分证明公共性不必是平庸呆板的代名词,城市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个性强烈、魅力四溢并激动人心的华彩戏剧。

获奖感言:

工业遗存改造从开始到建成的整个过程非常细碎,也非常艰辛,充满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能够如此完整地落成,离不开都市实践团队与各方参与者的付出和努力。深圳罗湖区政府和粤海集团的远见卓识,让这一小片城市里的工业遗存得以完整地保留,并持续注入能量。我们将坚持以建筑为手段,不断将我们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城市贡献更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为获奖项目颁奖。

▲金威啤酒厂改造

▲颁奖嘉宾汪民安和李晓江

▲获奖项目方代表张海君与颁奖嘉宾李晓江、汪民安合影

▲获奖团队都市实践代表张海军


03

建筑贡献奖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Alvaro Siza + Carlos Castanheira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获奖理由: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博物馆。极简而富有诗意的设计,让博物馆与自然景观、既有建筑以及规划建筑和谐共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满足公共日常使用需求,又能承载文化建筑职责。伟大的建筑绝非形式封印的终局,而是启迪心灵自由的序章。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用殿堂级的精彩空间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建筑艺术超越物质性的非凡精神力量。谦逊而松弛;自在的价值调性,温暖而淡然;内敛的空间氛围,灵动而不夸张炫技的设计手法,朴实而尊重细节的材料铺陈,建筑师在闲庭信步间,就已布下了令人过目难忘的人文结界。在这里,人的解放不来自感官的享乐放纵,而是源自心流的深沉喜悦。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设计师、90岁高龄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在入围视频中阐述了他的设计思路,以及如何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并将建筑融入其中。在西扎看来,建筑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对美的追求。而建筑师的使命就是去实现这种追求。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代表宋新新在获奖感言中也表示,希望通过团队的运营,为建筑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空间。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家琨,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名人、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何健翔为该奖项颁奖。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颁奖嘉宾何健翔与刘家琨

▲获奖项目方代表宋新新与颁奖嘉宾刘家琨、何健翔合影

▲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在入围视频中阐述了他的设计思路

▲获奖项目代表


04

生态友好奖

“福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锐科设计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获奖理由:

项目成功实现了生态设计、微创建设和全民友好的目标。获奖项目代表王文奎感言,希望可以让残障人士和很久没有出门的老人,也可以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住这座城市。“福道”既是一条解放山林、连通山水、贴近自然的城市森林步道,也意味着一套针对性和创新性极强的技术应用体系,更是一组具有导则价值与统领意义的系统性操作范式。在福道计划由点及面、边线成网的实施过程中,既不乏“经略省会、兼济八闽”的大情怀,也处处闪耀具身着眼、微创施术、最小干预等迷人的小心思、小创意。由此“福道”在不同层级上带给城市触手可及的沉浸式幸福感,让我们深刻地相信,照料自然即是安顿我们自己。

获奖感言:

“福道”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生态。通过技术精心呵护着山体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努力让每一束光、每一滴雨水都能穿过通透的栈道落到山林大地中。这是人与生态和谐的幸福。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走上“福道”的人,不论男女老幼,特别是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望山兴叹”的老年人和婴儿车里的小朋友,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福道”上览城、看山、望水、体验山风明月骄阳,沉浸在幸福休闲的生活中。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李兴钢为奖项颁奖。

▲“福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

▲颁奖嘉宾李兴钢与戴锦华

▲获奖项目代表王文奎与颁奖嘉宾戴锦华、李兴钢合影

▲获奖项获奖项目代表王文奎


05

城市创新奖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

MAD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获奖理由:

这是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首次完整呈现,也是地域型艺术节模式基于本地实践和中国创新的第一次正式落地。艺术节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带动了当地旅游,更与当地居民产生紧密互动。城市作为含纳极多复杂变量的超级生态巨系统,在传统的物质环境建设手段之外,还蕴含着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创新维度。南海大地艺术节敏锐发掘出另类的城市创新切入点,通过广域跨界的策展行动,将形式多样的在地艺术展览当做重新组织当地社会和文化要素的认知枢纽,以及城乡振兴的能量接口。外部人流的涌入以及外界关注度的飙升,不仅有效激发了当地久违的空间活力,更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丰富了城市的传播生态,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品牌价值。

获奖感言:

大地艺术节不单纯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览,它是以地域振兴为目的,回应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地方文化工程。大艺术节在哪里办,就属于哪里。经过长期的沉淀所形成的新的文化财富也将永远属于那里。当艺术走出美术馆,走出大城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动的公共。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朱锫,三联人文城市奖架构共创人、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周榕为该项目颁奖。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

▲颁奖嘉宾朱培与周榕

▲获奖项目方代表孙倩与颁奖嘉宾朱锫、周榕合影

▲获奖项目代表孙倩


06

社区营造奖

南京小西湖社区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获奖理由:

当代中国的城市更新日益进入错综复杂的深水区,旧城改造往往成为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聚焦点与多重现实矛盾的交汇。面对空前复杂和棘手的环境整治、社区营造以及社会重建的综合挑战,南京小西湖街区改造以超高分辨率的认知与思想精度,超强灵活度的应对策略与制度创新,超量而多样的征求及入户组织超细颗粒度的设计与解决方案,创造出了一个普惠多赢并具有可持续内生能量的活力与和谐社区,堪称完美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当代城市更新典范。

获奖感言:

从2015年项目开启之初,进入社区看到的警惕与陌生的目光,到现在各方之间的彼此信任,8年间整个项目和社区邻里的关系也发生着转变。不同的社群在此相遇,共同分享,我觉得这种安宁的、祥和的、轻松的,我称之为有尊严的、快乐的生活,是社区精神的一种体现。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体会到,建筑师做设计时要为未来着想,更小的颗粒度、更细微的安排,都对具体的居民生活有特别的意义。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团主席,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张永和,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传媒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为该奖项颁奖。

▲南京小西湖街区

▲颁奖嘉宾李鸿谷与张永和

▲获奖项目方代表韩冬青与颁奖嘉宾张永和、李鸿谷合影

▲获奖项目代表韩冬青


五个获奖项目以及组委会特别奖项目,呈现出城市发展中的诸多趋势: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中的华彩乐章,也成为城市记忆的凝聚点;面向人的城市更新和建设,也更关注自然中的每一种生态;小尺度、精细颗粒度的老旧街区改造,作用的是具体的居民生活;艺术走出传统的发生场域,走向每一个普通人。

城市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正如三联人文城市奖组委会主席、《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所说,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所有努力,是怀揣着梦想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今后,三联人文城市奖将继续邀请公众参与到家园的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获得有尊严、有品质、有幸福的生活。

▲组委会成员李鸿谷、李伟、曾焱、贾冬婷上台致谢

人文城市颁奖盛典的举办,标志着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流动的公共”落下帷幕。2024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也将同步启动,对于人与城市的关注亦将继续。



组织结构

/

组委会: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 李伟/ 吴琪/ 曾焱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 陈文/ 崔灿灿/ 董功/ 董灏/ 段煜婷/ 何健翔/ 何勍/ 何哲/ 何志森/ 姜珺/ 姜宇辉/ 金秋野/ 雎安奇/李迪华/ 李涵/ 李虎/ 李伦/ 李翔宁/ 李晓鸿/ 李振华/ 梁琛/ 梁永安/ 龙瀛/ 刘珩/ 刘悦来/ 柳亦春/ 鲁安东/马泷/ 马寅/ 毛继鸿/ 毛尖/ 倪阳/ 聂荣庆/ 庞伟/ 宋壮壮/ 沈志军/ 苏丹/ 孙海霆/ 孙莉/ 孙倩/ 唐克扬/ 陶冶/ 童明/ 汪莎/ 王辉/ 王南/ 王子耕/ 吴洪亮/ 夏至/ 严飞/ 严明丹/ 闫士杰/ 姚东梅/ 易海贝/ 易立明/ 章明/ 赵元超/ 支文军/ 朱竞翔/ 朱小地/ 庄慎/ 张宇星/ 左靖/ 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