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Q-CITY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邯郸)二等奖作品解读

由科技与创造力引领的"智慧革命"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为美丽河北而规划设计"第三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邯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Q-CITY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以"新技术引领下的品质城市"为主题,通过3D打印、5G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以及智慧的设计,以邯郸市区作为选址范围,聚焦邯郸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和小尺度介入,提升城市微空间品质,激发城市空间活力,为邯郸城市未来发展积累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竞赛吸引了共有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选手报名参加。最终评委会甄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4组,三等奖10组,优秀奖22组。

获得本届Q-CITY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二等奖的作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市民日常活动、场地地形以及功能需求,在人民东路两侧形成了一系列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面貌的构筑物。该方案选取城市中四个重要的节点空间,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将这一组小筑串联起来,用木结构类比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既是对邯郸这座文化古城生生不息的比拟,亦是对大地万物的一种抽象。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意向轴侧

获奖作者

前言

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故该系列方案中"春风廊"拟用半坡之形,窥得春色于树梢间萌生。

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阴生,绿荫丛生。"夏影亭"在车站旁为停车驻足之人提供荫蔽,并从结构缝隙之中引入一簇绿意。

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秋冬气返,故涸也。"秋意舫"以未竟残缺之形表达落叶意境,游者可以置身于此凭水停看秋叶簌簌,靠岸屋架落挂藤蔓,挽留秋意。

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万物被雪掩藏,该方案旨在藏园于亭,藏室于园。于闹市半园半亭之中且得些许放松。

中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探索,表达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

我们将四季节气的变化引申为树木的生长周期,又将树木的形态进一步抽象为一种特有的结构形式,包含我们对于时间、结构、空间的理解。基地的选择也与这一初衷密不可分。在十余个地块中,我们结合自然、人文、城市等多个方面,挑选了最契合设计概念的四块场地。同时,基于每块场地不同的功能策划,构筑物的形式、结构和空间又逐渐生成。

作品研究过程介绍

1.1 竞赛主题解读

当代中国城市的基本面貌已经逐步形成。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趋于同质化,这对于弘扬每个城市本身的特色与文化,是非常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未必是采用大兴土木的方法,时下风行的"微更新"、"城市针灸"等微观手法,在我们看来,是更适合国情的,且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更有裨益。街角的一座凉亭、路边的一条廊子,都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用心做好这些公共空间,一方面可以鼓励市民自发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在细水长流的时间中提升市民的审美趣味。

春风廊效果图

1.2 场地的选择缘由

沿着城市主要道路——人民东路,我们筛选出了四个重要的节点空间。在我们看来,这几个地块分别代表了高密度城市、低密度城市、郊区、自然这四种状态,而各个场地所具备的特质,例如地形、自然资源、城市关系等,也都有助于实现我们从四季出发的设计概念。

设计图